除顫監護儀作為一種重要的急救設備,是疾病急救中心、各類各級醫院急診科、ICU、CCU、手術室等醫療機構及以外事故搶救現場不可少的急救設備之一。一些醫院的神經內科、老年病房、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陸續配備了這種設備,對于挽救急重病人的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。但由于此類設備不經常使用,有的設備缺乏檢查和保養,出現故障時無法得到及時排除,將直接影響到搶救治療工作的進行。
除顫監護儀的基本知識:
1.除顫監護儀工作原理
除顫監護儀是將幾千伏的高壓存儲在大電容中,然后通過放電控制器,控制在幾秒鐘內通過電極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臟放電,使顫動的心臟全部除極。由于竇房結產生的信號*,因此將重新支配心臟的收縮,從而將各種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(VT/VF)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。
2.除顫監護儀的基本組成
除顫器分為蓄電、放電部分、能量顯示器、心電監護儀、系統控制五部分組成。
3.除顫監護儀的分類
按電極位置不同除顫器可以分為體內與體外兩種,按電極放電時間劃分有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。
非同步型除顫器除顫時與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,適用于心室顫動和撲動(因為這時沒有振幅足夠高、斜率足夠大的R波)。放電脈沖的時間由操作者自己決定。
同步型除顫器的除顫脈沖與患者自身的R波同步。一般是利用電子控制電路,用R波控制除顫脈沖的發放,使電擊脈沖剛好落在R波的下降沿,而不會落在易激期,從而避免心室纖顫。可用于除心室顫動和撲動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,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動過速、心房顫動和撲動等。進行同步除顫時,心電監護儀上每檢測到一個R波,屏幕上都會出現同步標識,充電完成后實施放電時,只有出現R波才會有放電脈沖。
4.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
手動除顫器1962年正式用于臨床,半自動除顫器AED,80年代進入臨床應用,已有便攜式AED,自動識別室顫,自動充電。90年代ICD成功應用,依據ICD原理設計的全自動除顫器1999年獲FDA認證并應用于臨床。2000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中國市場。
單相波除顫,電流只在電極之間單向流動。
雙相波除顫,電流先單方向流動,然后逆轉再流向另一方。對比單相波除顫儀使用的單相波技術而言,雙相波因其峰值電流低,而有效電流持續時間長而表現了*的除顫特性:除顫成功率高,心臟損傷小。大量科研論文顯示,雙相波對室顫和房顫的治療成功率都明顯高于單相波。